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3年10月15日 11:52
楼主
【一只手是业务,一只手是管理,我该如何权衡?】

 

 

 一个电话,结束我穿梭京沪求学的奔波

2012年7月一个周日的晚上,我接到集团人事主管的电话:愿不愿意从上海的公司副总调到北京集团下属的另一家公司某个部门里当副总?经过一年往返京沪30余趟的奔波,之前从来没有过眼袋,那时却像只熊猫的我,欣然答应。

之所以欣然答应,除了求学的便利,也有行业上的选择。

 

回到原来的平台,一切从零开始

我所在的集团公司是一家民营的金融控股集团,共分三个板块,金融板块、矿业板块和投资板块,金融板块有信托公司、期货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典当行集团、第三方财富、担保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等;矿业板块有多个矿业集团,控制的矿权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投资板块参股20余家上市公司。

目前集团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近4000亿,员工近5000人,目前在业内有三个第一,信托公司收入全国第一,典当行数量和收入全国第一,第三方财富发行规模全国第一。

 

我是在2010年初离开普华永道,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托经理加入集团公司旗下的信托公司。也许是因为2010年信托行业迅猛发展,加上自己在四大练就的一点功底,再加上团队的一起努力,我所参与或负责的项目都顺利落地,我们不到40人的部门,为公司创造了3亿多的收入。我也从信托经理连升两级到总经理助理。

 

2010年底,集团收购了一家期货公司,急缺高管,我以董事的身份会同另外两个股东代表空降到期货公司,参与收购后期货公司日常经营管理。

期货公司对我和我们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面临重重困难,过渡期间代表新老股东的高管之间提防、利益的博弈,应对证监会监管机构的合规检查,新股东的业绩压力,日常经营的各种突发事件。前半年真是如履薄冰,后半年总算平稳过渡。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从期货行业挖了六七个有十五年左右期货从业经验的高管,分类监管级别连升两级,交易系统的基础建设也达到行业领先,但是我们的业务规模没有太大起色,仍然离股东的要求很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被调回北京集团下属的另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我原来所在的信托公司,只是回的不是原来的部门,而是一个组建不久的部门,或者说是一个业务能力比较弱的部门。

因为在期货公司的业绩没有达到股东预期的目标,之前的业绩资本也耗尽。回到信托公司,而且回到一个陌生的部门,一切只能从头开始。

 

一只手是业务,一只手是管理,我该如何权衡

回到信托公司,我任这个业务部门的副总,部门里有三十几个人,管理着近200亿的存续信托资产。我在部门里是负责房地产信托投资和政府融资业务及信托贷后管理业务。

房地产信托投资和政府融资业务是拓展和推进新的信托投资项目,贷后管理是管理部门存续的信托资产。

一个是前台的业务工作,一个是后台的管理工作。

前台的业务工作是关系到部门的发展,后台的存续信托资产的管理工作,关系到信托计划的安全兑付,也容不得半点掉以轻心。

贷后管理的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的程序,而且人手不够,也并不得力,目前需要牵扯我将近三分之二的精力。

前台业务工作,由于是我新组建的团队,信托业务熟练程度不够,很多项目需要我带头往前冲。

 

一边是重要的拓展和推进业务,另一边是不能丝毫懈怠的贷后管理,还有我北大光华的学业,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该如何权衡?

 

一头是老总,一头是老板,我该如何拿捏

我所在的部门一个总经理,两个副总经理,都是大老板直接任命,都有权利直接跟大老板汇报工作,也鼓励及时向老板沟通汇报工作。

因为这个原因,我跟部门老总既是上下级关系,又不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我们之间的信息,包括老总与另一位副总的沟通不畅或信息共享不充分。

 

在这种情形下,怎样拿捏与老总和与老板的关系,使得能与老总走的更近,达到沟通畅通,信息共享充分,又不至于生疏我与老板之间距离,不在其间形成障碍。

小蚊子

发表于 2013年10月15日 03:45
1#
回复:一只手是业务,一只手是管理,我该如何权衡?

业务:

1、房地产信托:

这是自2011年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政策以来金融界普遍创新的一种房产行业融资方式,各房产项目从银行货代的门槛日益增高,故而信托扮演起被业界称为“影子银行”的一个过渡,目前国内许多参与房产的信托公司都会发行各类地产信托产品,而最终的资金募集得通过银行财富中心或优质财富的个人(就是通常讲的LP)。而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也让许多优质财富的个人变得“精明”也非常难被“搞定”,故而银行对私业务的财富中心既成为信托发行的“攻坚对象”。这一点不难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钱”集中在银行,无论券商还是信托乃至私募公募基金,最终的发行都有找银行“落地”的需要。我估计你们的具体执行和我提到的步骤相似甚至更完善,有具体问题咱们可以私下或再次深入聊,让我也学习学习。

1) 寻找项目及立项:这些基本是技术活,行业分析、地方影响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法律状况等等……

2) 交易结构设计:

a. 基本架构:信托管理方、投资标的方、LP、托管机构(通常是银行)、发行渠道等各方的收益分配(信托管理与投资标的方通常是股权结构,信托管理方与LP和渠道会是债权结构);

b. 止损策略:实物抵押物的资产评估、3+X或N+X 的回购条款、最终退出、以及到期不能支付的利息赔偿、投资标的不能支付的资产变卖方案、业绩不良时的股权回购;

3) 资金募集:刚才提到了银行渠道(如果你们是我猜测到的信托公司的话,你们的发行速度非常理想,2、3亿的产品一上午就能卖完,有些还得提前预定呢,如果你们集团有自己的股份银行,那卖产品会更有优势),不知道你们信托自有资金是否也跟投,如果是,那你们资金募集应该更痛快。我能理解,无论项目还是发行在同行都有竞争力,关键是这么大的盘子如何制定一套井然有序的规则让大家“安全生产”。等您确认了这些业务模式后我愿意和您探讨学习。

2、政府融资平台:

这个还真说不上太多,我没干过,抱歉!也抱着学习的心态和您请教:这和产业基金中拉入政府入资部分LP有何关联吗?您也给补充点料呗。

3、存续管理:

我理解是否类似基金公司募集到资金后对该部分资金的管理?想必你们做一组信托基金池,把若干支资金组合到一起,这样会提高对项目的支持力度。那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投后对这些项目的监控管理(我猜你们信托入股每支地产公司的股份应该不超过20%)。

比如:对入股占比高的企业有可能进入他们董事会参与经营管理,我猜你们也有自己的行业专家团队为你们提供被投企业经营决策意见。对那些经营不良的企业或项目及早提出警示,到达警戒线一段时间后强制要求股份赎回等等。

 

pig pig 猪

发表于 2013年11月27日 42:48
2#
回复:一只手是业务,一只手是管理,我该如何权衡?

这里面的事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别人说出花儿来也不一定让你“受用”,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脾气差异很大,你听听做参考即可。我建议你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不用想太多了,重点还是冲业绩。

由于利益交织复杂,比如谁的业务渠道谁在盯,这种是很难一碗水端平的,部门是否也成立时间不成呢,我觉着你们老总让汇报关系扁平,也有利于他的管理。这个对你目前来说我个人觉着不是最要紧的,能闭只眼就闭只眼,因为你目前对组织结构做不了任何改变!!目前对你最要紧的还是尽快提高业绩,让领导感觉到你这把出鞘的刀很快替他“削掉”几座硬山。注意力提升了,权利会逐渐导向你,毕竟国内企业还是以业绩讲话的。另外就提一个建议:别让周边的小鬼给你捣乱,包括你周边的平级,原则就是:别让他们对你有不良的“惦记”——面上能帮别人的一定要支持,小事儿上面该给人就得给,人都是要面子的。

先说这么多,乘着午饭前写了这些,很高兴在找同行认识你,希望有机会深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