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王先生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真空行业外企工作8年,职位做到了市场部总监,后赴美国一知名大学攻读MBA,毕业之后进入另一家真空行业外企,担任中国区副总经理,2009年,国内一知名民企通过猎头接触了王先生,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邀请王先生担任该企业一子公司的总经理一职,鉴于该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的盛情与诚恳,王先生几经思考,接收了这一邀请。
上任伊始,董事长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和放权,王先生也干劲十足,全国到处飞,与所有材料供应商和公司代理商进行了全面接触,听取了各方意见,同时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王先生的这一系列动作,深得材料供应商和公司代理商的赞赏和欢迎,市场份额开始不断扩大,但在公司内部却遇到了阻力,公司所有中层都是企业的创始元老,与董事长一起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很多人和董事长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这些人对公司的管理改革非常反对,因为新的改革剥夺了他们很多权力。
在王先生上任的第二年,大部分中层不仅开始不配合王先生工作,一部分人还经常到董事长那去告状。时间长了,董事长支持王先生的决心开始有所松动,2011年初,董事长找王先生谈话,谈话的核心意思是非常赞赏王先生的努力,但目前公司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改革,因此想暂时收回部分权利,不过却提高了王先生的年薪。
面对这一情况,王先生非常失落,但考虑到董事长承诺2年后将继续放权并支持其改革措施,而且董事长为人诚恳,因此去与不去的想法一直在摇摆。
王先生到底该怎么做?走还是不走?还该继续呆下去吗?
到哪里找这么好的老板,这样都不做,能做的也就不多了!2年期限和提薪就是老板对王先生的认可、支持甚至是帮助!王先生的做事方式在外企可能管用,能来华投资的外企大部分发展历程较长,体系成熟,有些问题已经经历过并消化掉了。但在民企,可能连员工开会不准时、书面材料交不上来等最基础的管理问题都难以短期解决掉。毕竟公司不是一个人做事,团队不发挥作用甚至出现震荡,是大问题,管理者是有很大责任的,这也是老板最担心的。
MBA做事往往追求系统化,用咨询顾问的眼光给企业做诊断,然后按步骤分阶段的以项目管理的形式推动工作,提升绩效,体现成果。但要注意的是,这样做事流程中间会有很多节点,每个节点都要能够突破,才能达成目标,这要考验管理者是否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能力与魄力。而且现实工作中,往往到了一些关键节点,难以突破,或者拖延时间或者将工作引入一个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最后拖来拖去,即定的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同时,实际工作中一边在做管理变革的宣传动员和实施,一边却在延续原有工作的方式方法,我行我素,一旦工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把责任往管理变革上推,使工作很被动。
老板承诺的2年缓冲期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一是王先生能够在这段时间更加了解企业、融入企业,也能够体现个人能力,成为一名有价值的老人,提高自身影响力;二是可以加强与原有中层的沟通并开始做人员调整;三是提前做资源准备,把那些管理变革中的难点和问题一个一个的逐步处理掉,避免矛盾的集中爆发。如果这样考虑的话,其实管理变革在持续推动中,只不过方式、手段和说法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