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2008年本人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主专业国际贸易,同时修了美国一所大学的管理学专业,该专业全程英语教学答辩。毕业后直接作为国内某家用电器公司的管培生,在其工业园区培训半年也取得了同行业培训结果第一的佳绩,之后到上海任职,负责大集团下面一个不那么大的产品的工作。在上海历经的华东大区总经理3任,上海地区总经理4任,个人也在4年之内历经3次晋升,几乎每一位直系领导或者大区总都对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赞赏有加。期间全国总经理也有找到过华东大区希望调我去其它地方担任该区域第一负责人,但前后3次都被我拒绝:第一次因为仅工作一年自认为能力不足以匹配需要继续修炼;后两次因为工作久了接触到了一些其他区域的经理的职责,其实更多的还是简单工作的重复,对个人的见识和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
4年之后进行了一次集团范围的业务整合,也趁此机会由原来的销售转到了相对更喜欢的品牌经理,同时兼任了上海地区的营销经理,成为上海市该产品的第一负责人。经过了一年左右的磨练,所负责的销售业绩和品牌运营业绩在全国排第一名,同时也达到了我个人目前为止在这个集团的一个高峰。
2013年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异军突起,所处的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业绩相对同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开拓新渠道,以及主动的去寻找互联网商机,也勉强保证了2013的整体业绩没有掉大队,但是也发现无论是集团的经营模式还是产品研发部门对运营的思路逐渐转为了为盈利负责而不是为市场形势负责,(即是后台运营部门会更多关注海外大单,政府采购以及炒进炒出玩数据的活计,费用投入相对较大的零售渠道不被新上人的总BOSS关注。)也为今年的状况埋下伏笔。
2014伊始,在集团首席运营官的“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又开展了“零库存”、“先下单后生产”的经营模式,公司陷入了有订单的没货,有货的没人要,订的货到了发现落后市场竞品的恶圈,现有的客户在几经无法按期交货,产品竞争力流失带来亏损的情况下对部门目前的状况首次使用了“失望”这样的词汇。上海分公司的业绩也因而一落千丈,由第一下滑至15左右,员工越来越难拿到工资,我个人也因为对产品的经营思路和部门的经营理念难以匹配而越来越丧失奋斗的动力。两年前答允的涨薪10%的计划也再次以分公司业绩不好为由被取消。
目前对公司有点心灰意冷,打算今年去读MBA修炼下自己。同时也想请问各位前辈,类似我这样的职业背景是否有机会跳槽去类似的行业?毕竟是大集团下的小产品,个人觉得竞争力不足。
首先说明,我仅对电商和大企业病有一点体会,发言仅作抛砖引玉用。
1、以前在大型企业工作,我会感到自己很渺小。有想法,难以很快和彻底的尝试。经常眼睁睁看着上头的决策,在下面执行的一塌糊涂,而无能为力。不只是我,身边的名校高材生都会这样感慨。
因此,你有各种不快,非常正常,各行各业大家都有,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情况。
2、戴着镣铐,也能跳舞。我在银行工作时的直接领导,就是典范。虽然大国企有不好的体制,虽然部门之间喜欢推诿,虽然员工没有激励机制,但她仍然主动争取和创造出很多机会,把我们团队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有口皆碑。我看在眼里,学在心里,从此不再对抱怨怀有恻隐之心。
所以,我能理解你的苦衷,但不同情你的不满,不认同你对公司其他人的负面评价,也对你给自己打上很多“优秀的标签”(特别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表示异议。
3、身上挂着败绩,马上跳槽可能比较吃亏。其他公司应该不会太喜欢,在业绩下滑的时候离开的人,起码不好谈工资啊。
4、如果能找到点拨自己的贵人,做出新的成绩,我认为要比读MBA好许多倍。
说句实话,我认为楼主这个时候是否应该跳槽,还是见仁见智的。
一个问题,楼主是否有可能凭借你的努力,让情况好转?或者说,目前是在下滑趋势,但是目前的决策到底是对是错?是出在战略决策层面,还是执行层面?眼光放长远一些来看的话,会否可能是一个倒的抛物线?
若是未来有可能,那么楼主自然会选择留下好好努力。
而若是未来看不到一丝希望,也许及时的换个环境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起码总比陷在泥潭多年后无法自拔要好的多。
至于MBA,那也要结合楼主的个人情况来看了。
若是个人经济能力允许,并且个人有较强烈的转型的意愿,那么读个MBA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上学是最简单的打开一条路的方法。而楼主若是没有转型的意愿,那么换一家公司继续努力奋斗,在实战中成长,再辅以自己一些必要的理论充实,效率一定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