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发表于 2014年12月26日 08:49
楼主
【小型改制企业的股东和人事困局】

案例背景:

我是一家地方特种品物流企业A&J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A&J公司由一家处级单位改制而成,注册资本1000万,公司业务涵盖危险品运输、燃料经营、物业管理等。

公司主要承接的是原上级集团公司的部分业务模块,90%的收入及利润来源于危险品运输。客户单一,产品单一。公司在2006年取得危险品运输的专业资质,具有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50余辆,并培养了一支具备危险品运输资格的专业驾驶员队伍,世界领先的GPS卫星智能监控,实时在线轨迹回放信息系统为危险品货物的安全运输提供了保障,运行六年来,公司未出现一起重大安全作业事故。

但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A&J公司也在迅速成长。2014年年末,公司预计全年可实现收入总额将超过一亿元。公司已在所在地购买土地20余亩,物流基地正在建设之中。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市场开发与管理调度人员30余名,近80%来自原上级集团公司。驾驶员、押运员250余人。

公司借助丰富的物流操作经验和先进的物流管理平台,为客户量身定做提供专业物流方案和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从而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困惑与求助:

1、股东的分歧。公司原有股东5人,董事长持股22%,其余4人分别持股19.5%;2013年,因理念分歧,以董事长为首的4位股东对其中一位股东所持股份进行了收购,目前有股东4人,股权比例分别为28%、24%、24%、24%。

股权变更的背后是股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分歧。公司股东均来自改制前的上级集团公司。其中董事长为原有级别最高者担任。公司成立时,为了避免股东出现分歧和冲突,五位股东(同时兼任管理职位)分别负责了公司的调度、财务、安全、修理及日常办公模块。随着业务的扩大,股东们的薪资与分红也在逐渐增加,部分股东也丧失了原有的动力,矛盾也在逐渐累积。矛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a、个别股东因忙于自己控股、参股的其他企业和项目长期离岗,较少参与管理业务但仍依照股权比例获得分红;b、个别高管被反映以权谋私,拿回扣等,但由于之前同属国企集团公司,问题不严重时,大家也不方便直言相劝;c、企业走上正轨后,高管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和业余生活,不同业务模块间工作强度的差异导致高管的心理失衡。

终于在2013年,某位股东(高管)选择了撤出,其余4位股东(高管)按照原有股权比例对其股份进行了收购。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2、规范化or人情化。

a、我们公司的运输工作主要是在码头到仓库、仓库到加油站。由于运输货物是危险品,易燃易爆,公司对司机驾驶水平的要求很高,在招聘中也非常慎重和严肃。在运输过程中,公司采取的是司机和押运员两人一组,人停车不停,两组轮换。但因为运输行业毛利和整体薪酬水平限制,企业无法给予司机、押运员高于行业平均太多的薪酬。自2010年以来,公司陆续发现了多起司机和押运员偷盗危险品进行售卖的现象,给公司的业务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公司为此也积极采取了多种策略,比如增加电子铅封;全程GPS监控,停车超过1分钟便需要详细说明原因;押运员轮换;成立巡查部门等等;公司也试图大幅增加薪酬,使司机的收入在行业内更具竞争力,但面对偷盗带来收益,各种努力在支出大量监督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同时均收效甚微。针对违规的员工,公司采取直接开除并扣罚全部累计奖金(平均每名司机约3万元),违规员工也会寻求各种关系继续留在公司,很多司机是监管部门或上级集团公司领导的亲属,公司领导经常难以拒绝。最终结果往往是违规人员被罚款开除后,隔几个月再重新应聘回来。

b、公司由于之前的国企背景,待遇也算优厚,因此成为原上级集团公司安排各路关系的对象。集团领导们的家属,集团改制分流的老员工,被纷纷介绍到A&J公司担任各类职务。公司里关系户多了以后,不但同事关系复杂,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东(高管)之间的矛盾。关系户争做“甩手掌柜”,打着“锻炼新人”的旗号,名正言顺地把工作重担转移到了年轻员工身上。年轻员工一直忙忙碌碌;股东(高管)负责一个板块,会主动去策划、监督,基层员工负责执行。公司干活的人成了扁桃仁形状,最上端和最下端坚挺、有担当;中间人数最多,但是人浮于事。

 

对以上的这些现象,我想很多国企改制而来的创业者都具有同样的困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也很难进行简单、直接的改进。请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指点!

zdmingbai9

发表于 2014年12月26日 47:41
1#
回复:小型改制企业的股东和人事困局

个人觉得: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