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背景:
如今的外企,已经失去了20世纪90年代的光环,当时的超国民待遇,丰厚的收入,成熟的管理以及国人还未曾触及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让外企在国内风光一时,犹如遥远的世界,让人民充满了幻想和期望,当时的外企也的确聚集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但如今,外企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国民意识的觉醒,民企的崛起,国企超越周期的稳定,让外企已经彻底失去了当年的光环。同时,外企的成熟管理,导致企业员工的“螺丝钉”感愈发强烈,未来何去何从,是摆在外企人面前最无力的表述,也是外企中层管理者的终极困惑。
问题:
近期网络流传一篇文章,“青春已逝,前途未卜”。在过去20年,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人才将中国的活力注入了大型的跨国企业,并将跨国企业的技术和严谨的管理引入中国,但如今,这些大型的跨国企业,正在大批裁掉这些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员工。而作为如今外企的中层管理者,面临着迅速的年轻化趋势,外企成熟的管理机制,定义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随时可以被取代的螺丝钉,这种强大的成熟体系,传达着一个清晰的信息:你,不是不可或缺。而作为这个完成体系中的普通一员,你所能接触到的,所能学习到的仅仅是某一个环节,某一个在这个成熟体系下才能发挥作用的环节。“在跨国企业,一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会的就那么一件事情,无法将本地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提高到相当的水平,这或许是许多跨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
而过去二十年的外企,由于发展迅速,创造出大量的管理岗位,也培养了一大批的中层管理者,但如今,随着发展的放缓,新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从下向上的空间越来越少,曾经所谓的透明天花板,已经越来越低。发展路径封闭,组织架构固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外企的人才吸引力以及人才的良性循环。
作为现如今外企的中层管理者,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中,一方面作为职业经理人,需要对自己的组织和公司负责,完成公司的业务要求,同时要对自己的员工发展做出规划以及帮助员工成长;另一方面,自己却处在透明天花板的正下方,自己的能力提升机会稀缺,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对所负责员工成长的空间的限制。同时,由于在外企生存多年,见证着环境的变化,并越来越明白如今外企成熟的体制,是人才能力和创造力发挥的禁锢。在这样的条件下,激励员工并未员工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成为了无法让自己信服的“饼”。
在这样的状况下,外企的中层管理者应当如何为自己的员工规划清晰的职业生涯,如何激励高潜力的员工为组织提供持续的贡献和能量。同时,又该如何对自己的事业发展负责,如何适应现如今复杂的人才需求?
个人觉得:适时的实行情感激励,员工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现代员工不仅仅满足物质激励,同样需要情感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