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F公司是由事业单位改制后重新组建的工程公司,改制重组后的人员基本是以原来的员工为班底(除总经理、财务、采购、人力外),员工的用工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原来老事业单位编制的员工,一种是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事业编制的员工因为一直在企业工作,且基本都是重点岗位,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对公司原有的业务非常熟悉,而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基本都是基层岗位、辅助岗位,专业技能相对较弱。所以公司改制重组后,除财务、人力以外的重点业务岗位,基本都是由事业编制员工出任负责人,从目前公司的运营状况看,基本平稳,但在表面的平稳下,也由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1、事业编制人员的档案关系仍然在原事业单位,与公司并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表面上看,这些人是很稳定的,不会轻易离开(与事业编单位有协议),但事实上,一旦工作上遇到的压力和挑战过大,事业编制反而成为他们逃避工作的借口,因为在公司干不好他们还有退路;最终会导致消极怠工、工作缺乏热情、缺乏担当、缺乏创新思路等问题。
2、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归属感:我们认为,忠诚度是评价一个员工的重要指标,但是既然不存在劳动关系,是不是也意味着不存在忠诚度?既然没有劳动关系,此类员工的归属感如何建立?既然谈不上忠诚度和归属感,那么是否意味着流失是必然的。
3、另,F公司业务层面看,公司资质和职称是获得订单的基本条件,但事业编制人员因社保关系不在公司(公司无法缴纳),导致公司需要使用职称等证件办理重要业务时,他们的证件均无法使用,公司不得另聘具备相关职称人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基于上述因素,一方面在基层员工无法快速成长,不能独挡一面的情况下,公司不得不重用事业编制员工,另一方面,公司在使用事业编制员工的时候,也存在诸多的风险和不便。鉴于公司目前所处的战略转型期,我们在使用此类人员时应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如何能用好此类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