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本人是一名普通的小微业务信贷评审,随着经济的下行,从去年开始银行的小微业务大规模的出现了不良,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造成不良贷款的本质问题是客户的经营不善及受经济环境的大形势影响,但是形成不良的导火索却是银行内部员工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道德风险所致。所以如何防范道德风险一直是银行管理的一项难题。
近几年来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节约人力成本用工机制也出现了劳务派遣制、直销经理等非正式员工的形势,他们的收入较正式员工较低,另一方面这部分人员不直接与银行签订劳务活动,因此受银行的约束力就小,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很大,且一旦出现不好追责。
通过对不良贷款的风险排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不良贷款都是在贷前调查环节出现了纰漏,例如虚假经营、贷款被挪用、经营流水作假等。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人员受利益的驱使内外勾结协助中介机构协助客户弄虚作假,假证照、假流水、假的联保体等等。一旦贷款审批通过,就可以通过中介拿到1%-2%的返点,按照每人一年完成的放款量1000万元来算,每年这部分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0几万元,同样客户也付出了更高的贷款成本,往往这样的贷款到了客户手里都是被挪用投矿或放高利贷,而非投在主营业务上,因此在经济下行期贷款到期形成不良的可能性也大大的提高了。这就是这几年银行小微贷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原因。真正到了问责的时候,由于这些人员未和银行签订合同银行想要问责就很难很难了。这部分人可以拿到返点拍拍屁股走人去其他的金融机构接着做,不需要承担因为不良而造成的后果。
以上问题就是我个人的一个困惑,也是阻碍银行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节约用人成本和控制道德风险上该如何取舍,在人员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升上还能做些什么呢?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的甄别小微的客户,更好的扶持民营经济小微经济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