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家企业来说,战略是它的灵魂,是引领公司未来发展走向的轴心和主线。做企业没有战略规划,都是业余选手。
全力奔跑固然重要,而赛道选对更为关键。方向大于方法,目的地找准了,才能有所斩获。
1. 战略意味着“创新”
战略不是以过去推导未来,战略要的是从未来推导现在。无序扩张、野蛮生长、躺赢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管理者必须真正理清思路,做到科学经营。
《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说:“不要指望好运气以预测未来,要专注于有纪律的逻辑,创造未来。”
战略不是简单地模仿。“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搬。每家企业都是不同的,历史背景、组织文化、业务现状都不一样。企业需要克服旧有的路径依赖,摆脱同质化的努力,找到自己独特的使命,进行错位竞争。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企业持续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寻根之旅。
迈克尔·波特说,企业战略只有三种:规模化、差异化和聚焦细分。而战略的核心在于差异化,打侧翼战。创新是在用户导向前提下的创新,是为消费者提供别人提供不了、但消费者又很想要的东西。
如果把一家公司比作一部汽车,那么,基于价值选择的使命和基于终局判断的愿景,给大家提供的是方向、方向盘,而客户价值提供的则是动力和引擎。
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确保其战略规划紧扣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下放业务经营权,贴近市场,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无独有偶,阿里CEO吴泳铭强调,未来阿里集团的战略重点将是“用户为先、AI驱动”。
回归商业本原,定睛于用户痛点。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在细分市场不断、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也许就能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甚至一下引爆全局。
2. 战略意味着“聚焦”
战略就是做“对的”决定,战略就是舍九取一。明确企业不做什么,才能决定企业要做什么。
战略的原则,是要努力把事情做少。战略的起点是做“小”,而不是求“大”。要集中力量找准焦点,像尖锥一样,脱颖而出。什么都想做,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面面俱到,只能普遍平庸。
切入点一定要极简。保持聚焦,才能不偏左右,直中靶心。找到战略机会点后,不要犹豫,勇于 All in。把所有资源都投进去,形成压倒性优势,一举打退竞争对手。
如今是以单品带体系的时代。小米手机刚出来时,其他友商都笑了,认为雷军从没做过手机,毫无经验,仅凭一腔热血夸海口。其实雷总打的是 “必赢的仗”,从市场容量、打法,到破局点,都想得清楚明白。继而倾其全力,投入所有,居高临下地碾压对手。
《参与感》里讲过,小米的一张海报都要反复修改无数次。因为这海报要发布给几千万的用户,必须得有穿透性。
好的战略,加上一流的执行力,想失败都难。小米以实力宠粉,推动了一场商业效率革命,把每一份精力都专心投入做好产品,让用户付出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由手机到充电宝,从电视到电饭锅,甚至智能马桶、新能源汽车……小米生态链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米家”帝国。但这一切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试想“雷布斯”如果不懂得集中优势兵力,一开始就全面铺开,迎接他的只能是左支右绌、全线溃败。
做企业,要学会克服自己的贪念。否则,在不断涌来的市场机遇中,很容易迷失初心。
反思京东曾经走过的弯路,刘强东总结道:“当时在业务上,一度以欲望代替了逻辑。我们被太多外部的机会所吸引,什么都想去做。但最终发现,它并没有为我们做的供应链这件事情本身创造什么价值,反而让我们丢失了战略的一贯性。”
——END——
了解更多“公开课”和“企业内训”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沟通。